京津冀協同發展新階段:共謀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
2025年6月18日,由河北省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協會主辦的“雙循環驅動商貿物流京津冀協同創新與國際經貿合作研討會”在廊坊臨空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匯聚政府、企業、學界及研究機構代表,圍繞區域協同、數字賦能與國際合作三大主題,共商京津冀商貿物流創新發展路徑,助力國家雙循環戰略落地實施。
政企學研共話協同發展新機遇
河北省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協會會長潘其旺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河北正以港口群為戰略支點、數字貿易為核心引擎,加速構建“環京津服務貿易集聚區”和“沿海岸物流樞紐帶”。他提出,未來需重點推進智慧港口升級、海外倉網絡布局及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關鍵節點,將河北制造業集群優勢轉化為全球競爭力。
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在致辭中強調,國家正著力破除區域行政壁壘,推動京津冀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他援引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精神,指出應進一步深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服務貿易與數字貿易創新,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提升區域開放水平。
多維賦能:打造京津冀國際經貿新生態
1、共建“上合-京津冀協同走廊”
上合國際易貨企業聯盟秘書長孫屹昊提出,依托河北港口群及中歐班列樞紐優勢,構建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跨境易貨貿易平臺,助力河北鋼鐵、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拓展中亞及中東歐市場。
2、AI大模型驅動區域智慧決策
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副院長朱江濤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物流供應鏈優化中的實踐案例,強調通過數據整合與模擬推演,可顯著提升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與應急保供效率。
3、品牌出海本地化破局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經銷商委員會副秘書長朱顏聚焦中東市場機遇,建議河北食品企業借力跨境電商“海外倉前置”模式,結合當地宗教文化定制產品,縮短貿易鏈路,提升市場滲透率。
4、AI重構物流新生態
晟茂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融資事業部總經理于佑丞以黃驊港全流程智能化為例,指出AI技術可降低23%的物流調度耗時,推動“快進快出”智慧口岸模式向京津冀全域復制。
5、中歐班列樞紐與產業聯動
北京星火實業總公司副董事長田為權呼吁建立綜保區、內陸港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的聯動體系,通過政策疊加與多式聯運,增強河北對國內外市場的輻射能力。
重磅發布:智庫中心與戰略合作簽約
會上,原河北省進出口公平貿易和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張建國宣布啟動“京津冀貿服智鏈智庫中心”。該中心將聚焦產業鏈升級與貿易服務協同創新,助力京津冀企業全球化拓展。
同時,河北省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協會與歐尼拜德國公司簽署《冀貨出海拓市場行動意向》,重點推動家居、五金等高潛力品類開拓歐洲市場。此外,協會聯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經銷商委員會、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促進會共同啟動“河北50品牌出海計劃”,加速京津冀企業工貿一體化轉型。
創新項目啟動:賦能產業與人才發展
“跨境智鏈·星火燎原”計劃:搭建企業數字化出海一站式平臺,助力京津冀食品、農產品、五金等產業帶龍頭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臨空科普走廊·軍事科技嘉年華:依托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區位優勢,推動會展經濟與文旅研學融合發展,打造全民科普與軍事文化體驗新標桿。
“頭雁人才”培養計劃:聯合全國多家行業協會及機構,聚焦數字貿易與產業鏈創新,培育京津冀高層次經貿人才,強化區域全球競爭力。
展望未來:京津冀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
本次研討會緊扣國家雙循環戰略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需求,從政策銜接、技術賦能到市場開拓,為區域商貿物流升級繪制了清晰的行動藍圖。隨著河北港口群智慧化轉型提速、跨境電商生態完善及國際走廊網絡搭建,京津冀有望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為全球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